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,过去很多制约瓶颈、很多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问题,都会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迎刃而解。要紧紧抓住机遇,推动乡村旅游振发兴举。
好风凭借力,扬帆正当时。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提到同等重要位置,上升到国家战略,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。过去很多制约瓶颈、很多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问题,都会因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迎刃而解。要紧紧抓住机遇,推动乡村旅游乘风破浪,振发兴举。
借力产业振兴,丰富旅游业态,完善基础设施。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,而产业振兴一方面会促进传统产业五谷丰登,六畜兴旺;另一方面会引领现代农业竞相发展,百花齐放,这些都可以转化成旅游产品。比如,传统产业中的种植、养殖业,很多可以打造成观光、体验型旅游产品;现代产业中的高科技农业、设施农业、田园综合体等很多就是旅游产品。产业振兴,基础设施先行。改革开放初期,农村“要致富,先修路”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重点。以山东为例:未来3年,山东计划投资450亿元,到2020年年底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.4万公里。这是彻底解决乡村旅游交通制约的重大政策和机遇。要强化融合,将乡村旅游交通规划融入乡村交通发展规划,全面构建现代乡村旅游交通网络,消灭断头路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要引入“最美公路”理念,沿山、河、湖、海、林、产业带等特殊地理位置,顺势而为,或弯或曲,或高或低,或宽或窄,打造最美乡村旅游公路。特别要针对乡村旅游特点,在交通主干线和旅游风景带、重点旅游片区公路沿线增加观景台、休闲驿站、骑行绿道、旅游咨询救援等设施,丰富乡村旅游公路的内涵与功能。
借力生态振兴,优化生态环境,保护乡村自然生态。生态振兴让乡村的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清,满足了人们对生态产品的向往。从乡村旅游的角度看,绿水青山是大环境,还要有“记得住乡愁”的乡村小气候,让乡村更真实、更自然、更富有魅力。当前,很多村庄在环境整治中有的把弯曲的河道取直,有的在河岸铺上大理石,有的把草地变成绿地,有的伐掉老树栽上整齐划一的新树,让乡村失去了野趣。很多新村按照厂房式、兵营式整齐排列模式规划建设,失去了传统村落风格,失去了田园诗意。乡村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共同体,乡村环境建设要顺应自然生态,乡村规划建设要尊重文化,留住文脉,让村庄从布局到建筑风格都更像村庄。要重点做好村庄的“小文章”,把小道、小溪、小河、小桥等保护好。环境卫生是乡村旅游的大问题,有的村内整洁卫生,村外垃圾遍地;有的旅游线路上环境优美,线路外破败不堪。游客对环境的感受是对可视范围内旅游大环境的感受,要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,加强乡村旅游综合环境整治,消灭卫生死角,培育赏心悦目的乡村生态环境。
借力文化振兴,营造文化氛围,打牢文化底色。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农耕文化,其中的家庭和睦、敬老孝老、邻里友善、尊祖尚礼、勤俭持家等农耕文化精华,是乡村的文化底色,是源源不断吸引城里人去乡村休闲度假的核心资源。今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讲话时指出: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,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任务。过去很长一个时期,发展乡村旅游只注重对部分可以直接转化成旅游产品的文化资源,如传统民俗文化、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,传统山会、庙会、乡村大集等进行开发利用,而忽视了对乡村文化生态的保护传承和利用。事实上,对于乡村旅游来讲,优秀农耕文化就像空气和水一样,与乡村旅游是一个共同体,丢掉了,乡村旅游就失去了生命。传承保护优秀农耕文化,着力形成德业相劝、过失相规、守望相助、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,在此基础上创造性转化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逻辑。要依托优秀农耕文化,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,挖掘乡村文化的旅游价值、旅游功能,营造让游客可体验、可感受、能融入的“乡里一家亲”文化环境。同时,保护好文物古迹、传统村落、传统建筑、农业遗迹等乡村记忆,依托非遗、地方戏曲、特色民俗文化活动等打造文化旅游产品,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更有味道。
借力人才振兴,培养高素质人才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农民是乡村旅游的主体。发展乡村旅游,培育高素质的农民是关键。人才振兴不仅带动农民整体素质提升,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能人、带头人、乡村工匠,还会吸引返乡大学生、外出务工者等本地人才回流,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,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从资源依托向创意策划转变,从卖产品向卖文化转型,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、品牌化方向跃升。近年来,山东每年组织数百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境外交流培训,开阔视野,提升境界,增长本事,很多乡村旅游带头人成为当地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领路人。要立足现有基础,组织乡村旅游带头人开展大规模精准培训,提高创意策划、产品开发、管理服务、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,加快现有产品转型升级步伐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将会在农村形成更多的发展机会,吸引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发展。乡村旅游的综合性特征,决定了各个方面、各个领域、各个专业的人才都可以通过跨界融合,直接或间接为旅游发展服务。要创新人才引进和服务机制,积极搭建旅游人才交流平台,形成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优势。
借力组织振兴,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落地。借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成果引领乡村旅游提档升级,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,以强大的执行力和组织力把中央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,特别是土地政策、财政支持政策、宅基地“三权分置”政策等落实到位,形成实打实的政策对接。近年来,乡村旅游作为优势产业,各地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吸收乡村旅游带头人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既加强了班子建设,也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。要借力基层组织振兴,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引导,把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,加大推进力度。 |